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工作动态

纪念邓小平同志批示创办电大30周年 中央电大召开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与电大教育发展研讨会

   200817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批示创办电大30周年,中央电大召开了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与电大教育发展研讨会。原教育部部长、中央电大老校长何东昌,原教育部电化教育办公室主任、中央电大老校长宋成栋,中央电大原党委书记、副校长于云秀,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北京电大校长徐永利,江苏电大副校长马良生,陕西电大党委书记、校长冀鼎全应邀出席了研讨会。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副校长孙绿怡、阮智勇,校长助理李林曙、张少刚参加了会议。来自教育部的领导、专家和电大的新老校长们齐聚一堂,就邓小平的现代教育思想、电大30年的发展实践以及电大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

  创办电大是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和具体实践

  
与会的领导专家们对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阐述,一致认为创办电大是小平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和具体实践。

  已经80多岁的何东昌老部长,曾在1984年到1990年间兼任中央电大校长,可以说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和亲历者,他对小平同志的现代教育思想有着切身的体会。他指出,小平同志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他非常重视教育。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紧缺,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后,明确提出要重视知识,重视教育,要把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大国;第二,他非常重视科技,愿意利用高科技来发展教育,而电大正是教育和高科技的结合。30年来电大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培养的学生超过了600万,对推进社会发展、构建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他领导和专家也从各自的角度谈了对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特别是小平同志30年前批示创办电大的伟大意义。

  宋成栋说,小平同志1978年批示成立电大,这和他一贯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在“穷国办大教育”的背景下,小平同志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教育发展思路,既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也要发展电大等成人教育形式。

  于云秀强调,小平同志批示成立电大是一项英明的决策,是伟大的创举,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捷径。

  徐永利说,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最有特色、最具有现代意义的部分。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小平同志倡导成立的电大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电大是一种开放的教育。今天我们通过回顾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总结电大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分析当前形势,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

  冀鼎全指出,小平同志30年前批示成立电大对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远程教育的先河:第一,小平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在中国找到了一条穷国办高等教育的途径;第二,他率先提出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思想;第三,在当前社会对学习的需求,特别是知识更新的需求仍然很大的背景下,小平倡导创办电大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0年的实践证明电大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

  回顾了电大30年的发展历程后,与会的领导专家充分肯定了电大取得的成就,认为电大是构建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应该进一步发挥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孙霄兵曾多次参与电大相关政策法规的讨论,对电大的发展历程和所面临的问题非常了解。他在发言中指出,目前我国的教育更加注重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强调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结合,电大处于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在健全和完善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中起到核心作用。教育部的立法计划里终身教育法已经列上议事日程,希望电大能够积极参与。在谈到电大的法规政策时,他强调,《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已颁发了20年,中央电大的历任领导都非常关心,希望能推出正式规定,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愿意积极支持、配合电大做好修订工作,根据新形势起草一个新的草案,早日推出电大相关的正式法规。

  宋成栋在1995年和1997年期间曾担任中央电大党委书记和第一副校长,他回顾了电大的发展历程,指出,电大成立之初因为没有解决好现代化、开放性等认识问题,曾经走过一些弯路,1999年到2007年,通过8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电大迎来了新的发展,实现了从广播电视到运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而当前应该把建立远程开放大学和国家的远程教育中心作为电大的发展目标,这也是在新时期贯彻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刚刚退下来的中央电大前任党委书记、副校长于云秀,经历了电大开展开放教育试点,电大事业不断蓬勃发展的8年(1997年到2006年)。回顾电大30年的发展历程,她指出,电大在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三大作用:一是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二是电大面向农村边远地区和弱势群体,通过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士官教育、残疾人教育等,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起到了独特作用;三是通过奥鹏公共服务体系为普通高校开展网络教育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大在30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远程教育资源优势、网络优势、系统优势,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长期从事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研究和比较教育研究的周满生曾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听到国外的远程教育专家给予电大高度的评价。他说,电大这几年一直跟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在国内外远程教育领域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在国际上,我参加一些国际会议时,碰到ICDE的主席詹姆斯·泰勒等国际远程教育专家,他们都对电大的远程教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电大的发展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这也是电大30年来取得的成就之一。

  两位从电大创建之初就开始在电大工作的老校长冀鼎全和马良生对电大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深有感触。冀鼎全说,30年来我经历和见证了电大的兴衰,把一生都交给了电大,但自始至终无怨无悔。电大30年的发展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为国家培养了几百万的学生。同时,电大通过自身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拥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孕育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电大精神,这些对国家对社会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马良生也回忆了自己在电大工作29年的经历,他说,29年来我见证了电大的艰苦创业、科技探索、改革创新、蓬勃发展几个阶段,是电大的事业培养了我、锻炼了我,因此直到现在,我仍然深深地热爱电大这份教育事业,无怨无悔。电大30年的实践证明:电大的建立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向现代化迈出了新的步伐;电大为我国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电大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可以说电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创造。

  电大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与会领导、专家对电大饱含深情,对电大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同时也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希望电大能在新形势下加强研究,扩大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质量。

  何东昌从国家教育发展的大目标,给电大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在这个新形势下,电大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寻求发展:一是通过教学改革,进一步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相互作用,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探索“虚拟课堂”的模式,营造传统面授教育师生和生生间教学相长的氛围;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投入,建立一些基层的实验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是注重提高电大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专业水平。电大 应该为老师设立学术休假制,让老师们到国内和国外的一流大学参加学术研究和交流,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同时还应该重视加强对远程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的研究,并把它纳入对教师职称的考评之中。

  对电大未来的发展,周满生更强调电大与高校网院的竞争与合作,以及电大要成为一所一流的开放大学如何走向世界。他说,小平同志批示创办电大是对我国教育体系调整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电大坚持的是以公益教育为主体,以补偿性和非学历教育为主的远程开放大学的发展模式,因此在教学上要突出高质量,要以质量保证为核心。当前电大面临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和高校网院的竞争等方面的挑战,如何加强与高校网院的沟通与合作,优势互补,建立共享机制,是电大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同时电大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开放大学,应该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在教学体系和课程设计上体现国际化,吸纳外国的留学生,加强国际交流。

  于云秀对电大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更加具体也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她指出:一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建特色专业,打造品牌课程;二要进一步扩大办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搭建学习平台,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三要加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成分利用普通高校的资源、行业和企业的资源以及国际资源;四要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她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中央电大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政策层面上突破一些长期制约电大发展的瓶颈;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继续推进中国开放大学建设的进程。

  作为从普通高校新加入电大战线的新校长徐永利更关注电大在整个教育发展战略中所处的位置。他指出,当前电大发展要摸清形势,研究在大众化、学习型城市、和谐社会背景下如何开展远程开放教育,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要研究远程教育的办学标准和条件。

  老校长冀鼎全谈到电大未来的发展时满怀深情。他说,电大的未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我们仍要充满自信。他对电大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电大在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二是跟踪现代信息技术,把电大的教学资源建好、用好;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提高和稳定。

  马良生结合江苏电大的实际指出,8年开放教育试点后,电大的开放教育已经处于一个高位平台的发展态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江苏电大提出要“稳定规模,度势发展,加强常规,突出内涵”,电大应在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方面发挥它的作用。

  葛道凯做了会议总结。他说,在小平同志批示创办电大30周年之际,我们召开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与电大教育发展研讨会,不仅可以总结电大30年来的发展经验,也为规划电大下一步的发展明确方向。他指出:第一,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我党建党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小平同志批示创办电大是对小平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通过包括电大在内的整个教育战线的实践使我国完成了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第三,十七大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优先、公平、终身、现代化”,这是对小平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四,电大在新形势下要贯彻十七大精神,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因此要付出更多努力,研究新形势对电大的新要求以及新的发展规律,远程教育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可为。

  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还参观了电大校史展。

相关链接:

  邓小平亲笔批准筹办广播电视大学

  我国是世界上采用电视手段进行大学教育的最早的国家。创办于1960年的北京电视大学由北京市副市长,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兼任第一任校长, 学校设有数学、化学、中文、英语五个系及预科,至19667月共培养专科毕业生6000余人, 单科结业36000余人次。同时, 国内还有哈尔滨、沈阳、上海等地都办起了城市电视大学。“文革”期间学校均被迫停办。

  1977年英国首相希思访华,与邓小平的谈话中介绍了英国利用电视等现代化手段办“开放大学”的情况,他介绍说,英国的“开放大学”有20多万名学生,被认为是“英国教育在本世纪内最重要的创举”。邓小平表示:我们要利用电视手段来加快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邓小平同志与希思会谈的纪要引起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亲自督促下,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始研究如何筹办电视大学。

   197823 ,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向邓小平、方毅提交了《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报告认为,办好电视教育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满足群众学习要求,培养和造就大批又红又专的人才,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开办电视教育讲座基础上,尽快筹办电视大学,已势在必行。

   197826 方毅同志在《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上批示:“报邓副主席审批。拟原则同意。编制、房屋、设备、交通工具、外汇等等有关问题,同有关部门商研解决。”同日,邓小平同志审阅了报告,并亲笔批示:“同意”。

  从此,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两个部门积极合作,联合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筹备工作会议,会后正式通知全国各省()积极筹备成立广播电视大学。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