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工作动态

第3次中国远程教育青年论坛: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2011 年3月17 ,13位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电大、北京电大、天津电大远程教学一线的老师、远程教育机构的管理者、远程教育研究者以及正在就读远程教育的学生齐聚中央电大,参加由中央电大远研所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联合举办的“中国远程教育青年论坛”,就“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深入研讨。“融合”、“团队”、“分工”成为与会者试图勾勒新时期远程教师角色轮廓的关键词。

  与会的青年专家认为,传统的远程教育教师定位正在面临挑战,分工明确的教学团队将会是今后远程教育教学运行的一项重要机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爽教师从研究者的角度提出,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把远程教育教师分为主持教师、主讲教师、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正在发生变化,这三种角色正在趋于融合。来自教学管理一线的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与学习支持中心主任夏素华指出,在实际教学运行中,这三者角色的明显区分很容易造成教学过程的脱节,前期基于普通高校学科体系进行的资源开发和学生强调实践技能的学习需求难以衔接,以致后续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必须以团队的方式来运行,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中央电大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的 张遐老师认为,教学团队建设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目前电大传统开放教育教师所面临的角色冲突和矛盾,通过合理界定教学团队中不同教师(如首席主持、核心骨干教师、辅导教师、班主任、课程管理员等)的职责分工,可以避免角色模糊和超载,给不同性向的教师角色选择的权利。

  与会的青年专家还提出,远程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多种能力。北京电大规划与科研处处长助理王晓霞指出,远程教育教师应要有四种能力:追踪先进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管理组织能力、服务沟通能力。天津电大高职学院院长、滨海分院常务副院长常万新提出,远程开放教育的老师应该是“学长”,对学生除了“教他学”外,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帮他学”。北京电大财经教学部 刘怡娟老师提出要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专家”,要做课程的传授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进程的指导者。中央电大外语学院的 韩艳辉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除了导学、助学外,远程教师还应具备能够提供情感支持的能力,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和障碍的时候,扮演好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中央电大直属学院 2009级行政管理专科学生李晓莉从学生的视角提出,远程教育的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授之于渔,要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中央电大党委副书记张少刚出席了论坛并致辞。他说,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的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等为电大以及整个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次论坛聚焦于“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这一远程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很有意义。他希望青年学者能够走在时代的前面,借助青年论坛这样的学术平台,走得更高,飞得更远。

  中央电大副校长、《中国远程教育》主编严冰在研讨小结中指出,教师角色定位是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无从回避的重要课题。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远程教育领域中教师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从教育理念的变化、远程教育定位和功能、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改革、远程教育运行机制的探索等维度来重新思考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论坛由《中国远程教育》总编辑冯琳、中央电大远研所副所长 孙福万主持。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