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工作动态

中央电大举办两期中层干部培训班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中央电大党办报道  2008416 -17日, 423 -24日,中央电大党委举办了两期干部培训班。这次学习培训是根据中组部《关于做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集中轮训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党组的要求组织进行的。学习内容主要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做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周济同志在 312 教育部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集中培训班上的讲话《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袁贵仁同志《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辅导报告》、李慎明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国内外机遇与挑战》。培训班并组织学员收看了电视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历史教训》部分内容。全校60名处级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班由中央电大党委组织。

  党委书记阮智勇进行了学习动员。他说,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的各项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阅读十七大报告,给人以耳目一新、精神振奋之感。“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的概括、“科学发展观”的全面阐述、首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到“平均”、“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首次单列篇章阐述“民生问题”并将教育列为民生之首、明确党的建设新的总体布局为“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框架等新提法、新表述和新举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深入理解。

  阮智勇强调,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要紧密联系电大的工作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使思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行动与国家发展同节奏,不断开创电大事业的新局面。

  参加培训的同志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围绕电大中心工作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

  1.党的十七大对中央电大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不仅因为校长葛道凯作为教育界的代表参加大会,更因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第一次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中。这是党和国家对电大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赋予的新的任务,也是党中央对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功能的新定位,体现了党中央对远程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2.从1978年邓小平同志批示创办电大至今,电大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回顾30年的历程,电大之所以取得很大成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电大坚持不断发展,一直没有停下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1999年到2007年实施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八年中,加快发展频率,加大发展步幅,招生458万人,毕业238万人,圆满完成试点,并顺利将试点转入常规。

  3.创新是电大发展的不竭动力。创办电大是创新,发展电大靠创新。电大的办学方向、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都是在没有先例的条件下,电大人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实施超常规的举措,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而创造出来的。创新为电大注入持续不断的生机和活力,使电大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也成为电大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继续前进的推动力量。

  4.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党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只有通过教育这条途径。旺盛的社会需求不仅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渴望和热情,而且为电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电大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为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电大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强身健体”,练好内功。通过“六项工程”和“六项计划”的实施,破解发展难题,掌握发展规律,增强电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电大又好又快地发展。

  5. 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十分重要。执政党面临着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也经受着保持先进性的各种考验。因此,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电大的党员中知识分子比例高,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担负着培养人、教育人的责任,共产党员要时时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满意的教育”和自己的本职工作记在心中,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民服务,为国尽力。

  参加培训的同志还就电大的系统建设、机构职能、教学质量、学历非学历沟通、公共服务、内部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党委副书记张辉作了总结。他说,这次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多样,大家收获很大。通过学习培训,同志们加深了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电大教育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增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责任感。希望大家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开拓,共同把电大事业推向前进。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