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十大新闻揭晓 专家点评新闻背后
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度十大新闻日前揭晓,入选新闻内容涉及电大办学30年、国家精品课程、优秀学子事迹、国家级教学成果、地区教育新模式、新时期教育使命等多方面。透过这十大新闻,既可以从几个侧面展示电大教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改革共生共荣、交相辉映所取得的成果,又能反映出在喜迎新中国60华诞、电大建校30周年、网络远程教育10周年这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社会媒体与公众对电大教育的关注度和集中点。
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度十大新闻包括:中央电大优秀学子可获千元奖学金;电大累计20门网络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中央电大30周年校庆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电大推动百万读者“09湿地中国行”读书活动;电大学子士官宗道辉、何祥美入榜百位先进模范人物;上海电大“学习型城市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务院授四川电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成都社区大学依托成都电大建立四级培训网络;大连海岛开创中国远程教育新模式;“哈尔滨市干部在线”落户哈尔滨电大。
本次评选活动由中央电大新闻办公室联袂全国电大系统新闻宣传部门主办,中国网·中国电大承办。共有34条社会媒体集中关注的关于电大教育的重大新闻参与评选。评选分为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网络投票,在“中国电大”频道进行,在短短20天里,共有近20万人参与投票,得票数最高的5条新闻直接入选年度十大新闻;第二阶段为专家评选,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等中央媒体记者及教育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入选的新闻进行两轮投票,最终评选出另外5条列入十大新闻。
十大新闻嘉宾点评
如何透过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度十大新闻本身,领悟新闻事件背后所包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对全国电大系统今后发展的深远影响?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中国网副总编张梅芝,中华儿女报刊社副社长张怡,中央电大党委副书记张少刚等嘉宾给出了他们的感受。
中央电大优秀学子可获千元奖学金
2009年1月,中央电大印发《关于开展2008年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奖学金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奖学金试点工作。13家单位参加首批试点,奖学金发放范围为开放教育本科(专科起点)和专科在读学生,奖学金额度为每人1000元。奖学金来源为中央电大专项拨款。
王旭明:此举增强了电大教育的吸引力,尤其是其中“克服工学矛盾,学以致用”等规定,富有新意,别具一格。
张梅芝:建立奖学金制度是中央电大2009年的工作亮点,是中央电大多年来探索学习模式改进、增强电大凝聚力和学生归属感的举措。此举对于中央电大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非凡的意义。
张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性大学,在全民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大展宏图。中央电大奖学金制度成功启动,意义深远。
张少刚:在普通高校为全日制学生设立奖学金也许每一所大学都有,并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制度安排。但是,为在职成人学习设立奖学金的大学或许还不是很多。在党和政府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时代,任何一所大学皆能为自己的教育对象提供奖学金,而且不分全日制学习还是业余学习,在职学习还是脱产学习,校园学习还是远程学习,在经费相对短缺的条件下,真是难能可贵的。为在职学习者设立奖学金,其中所表达的不仅是大学自身的形象,而是对学习者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激励,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行动。中央电大作为教育部直属的成人高校在远程教育领域以自筹资金设立奖学金的意义自在其中。
电大累计20门网络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9年8月21日 下发《关于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上网公示的通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医学生物化学》)、《高级财务会计》3门课程入选。2007年至2009年三年间,广播电视大学共有20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
王旭明:办学以教学为本,这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回归,也是电大自身实力的体现,尤其是其中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更是凸显了特色,令人为之一亮。
张梅芝:中央电大一直致力于完善课程设置、提高课程针对性与专业性,为广大学子提供有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其多个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证明了中央电大工作的卓有成效,以及不断提升的影响力。
张怡:国家精品课程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国广大高校师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中央电大不遗余力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累累硕果。
张少刚:一所大学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所大学的教学质量。网络课程的优劣预示的不仅是远程教育院校的质量,也代表着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未来。一所大学开发的精品网络课程受益的不仅仅是本校的学习者,它也可以让其他院校的学生,乃至社会学习者受益,这是远程教育理论和技术可以保证资源共享的最大化性质所使然。中央电大开发的网络课程连续入选国家精品课程,也是在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下,为远程教育领域和社会做出的贡献。
中央电大30周年校庆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0周年庆祝大会于 2009年10月18日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分别为校庆发来了贺信和题词。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王旭明:会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30周年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
张梅芝:成立中央电大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30年来中央电大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功不可没。
张怡:30载风雨兼程,30载孜孜以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创造性地开展远程教育实践。中央电大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跨入辉煌的新世纪。
张少刚:校庆可谓是一种软实力,她展示的是大学30年成就,凝聚的是新时期发展动力。校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表达了广播电视大学是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壮大的,电大所取得的成就是可以引以为自豪,并能够让世人瞩目的。同时,也昭示全社会,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广播电视大学是有信心、有条件和有能力做出更大贡献的。
电大推动百万读者“09湿地中国行”读书活动
2009年12月8日 ,2009年全民阅读活动“09湿地中国行”总结表彰大会在中央电大召开。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共同主办的2009年全民阅读活动——“09湿地中国行”正式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历时8个月,共有120多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参加。
王旭明:关注社会进步,引导高尚人生,一次读书征文活动,与万千读者心心相印。主题设计新颖,活动形式丰富,大学也可以热闹一点!
张梅芝: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战线的跟进。中央电大将读书与环保有机结合,通过精心策划的系列文化活动,既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又让参与者从实践中感悟自然之美,生发保护湿地、保护生态之情,其教育意义值得借鉴。
张怡:“知行感悟湿地,爱我地球母亲”,百万读者通过读书与走向湿地、保护湿地相结合,感悟了自然之美,挥洒了生态之情。
张少刚:通过组织读书活动及主题学习来丰富人们的生活,引导社会风尚,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是任何一个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应有的服务社会的一种自觉的行动。电大利用中央、省、市、县的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阅读活动,既彰显了电大系统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服务精神,也显示出电大与其他单位合作能够大规模办事和办大事的优势与能力。
电大学子宗道辉、何祥美入榜百位先进模范人物
2009年7月,由总政组织部、干部部、宣传部主办的“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评选揭晓,100位英模当选。他们中有雷锋、邱少云、钱学森、李向群、翟志刚等。中央电大八一学院学员宗道辉、何祥美光荣入榜。
王旭明:军中新一代精英,也是电大学员的优秀代表,是电大的骄傲,抑或军队的光荣。不仅插上翅膀,更是助其高飞。
张梅芝:适逢新中国60周年、建军82周年,中央电大八一学院学员宗道辉、何祥美光荣入榜国防和军队建设百位先进模范人物,是电大为祖国生日献上的一份满意答卷。宗道辉、何祥美都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材,他们的脱颖而出,对于电大人才培养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张怡:百位英模的光辉事迹,奋斗奉献的军队典型,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历史坐标轴上,电大学子宗道辉、何祥美留下精彩的印记。
张少刚:为特殊人群提供学习机会和教育服务,远程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正如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所讲,电大在社会层面是平民进步的阶梯;在教育层面,是教育公平的砝码;在个人层面,是学习者充实自我和增进动力的补给站。在中央电大为部队士官特殊群体的教学服务中,涌现出宗道辉、何祥美这样的先进典型,正说明了远程教育的作用及核心价值,也体现了电大开放办学与人才培养的方向是正确的。
上海电大“学习型城市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9年9月,上海电视大学《开放远程教育在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创新与发展》项目,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电大的“虚拟校园”不断拓展,由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机结合,推进了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
王旭明:一个城市都动起来了,将教育网络延伸到社区,造福全社会,超越了电大自身职责,超越了一个时代的期望。
张梅芝:上海电大系统不断拓展“虚拟校园”,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和专业教育,建成了“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能在全国电大系统内成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大奖的第一家,上海电大系统的成功经验值得全系统借鉴与发扬。
张怡:“虚拟校园”不断拓展,各类教育有机结合,一座现代化的学习型城市在浦江两岸巍然屹立。上海电大开放远程教育在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大显身手。
张少刚:能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应该说,既是上海电大,也是全国电大为我国远程教育做出的新贡献。上海电大以“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之理念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代表了远程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这也是50年后远程教育的回归与突破。50年前,建立上海电视大学为全民学习打开了一扇窗口。50年后,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虚拟校园”将网络、资源、服务推送到了大都市的每一个角落,为高校林立的一线城市,如何更好地实施远程教育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
国务院授四川电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09年9月29日 ,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四川电大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近10年来,四川电大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民族地区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
王旭明:在电大的发展历史中,这是温暖的且挥之不去的一笔,电视大学也因此离普通人更亲近,而离普通人更近的大学,生命力是永恒的。
张梅芝:四川电大长期坚持开展对口援助和扶贫济困工作,逐步建立了教育扶贫的长效机制,既促进了受援地区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增进了民族团结,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教育了学校师生员工。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当之无愧。
张怡:教育扶贫长效机制的建立,增进了民族团结,扩大了学校影响,推进了教育公平,四川电大荣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榜单。
张少刚:支持和帮助弱势群体,不仅体现在远程教育的办学中,为弱势群体提供学习机会,而且延伸到学习以外的捐款和捐物的援助,既体现了大学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之贡献,也折射出四川电大将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远程教育发展相结合的长远眼光。尤其是,四川电大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文教卫生人员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将远程教育能够在这些领域大有可为的理论真正落实到了实际之中。四川电大这种对现实问题的主动探索精神,以及积极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模式及其长效机制,应该说,为政府破解偏远地区教育难题,提供了有意义的尝试。
成都社区大学依托成都电大建立四级培训网络
2009年12月23日 ,成都社区大学依托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建立,今后成都普通市民不出社区,就可根据各自需要选择课程,就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社区大学培训。另据四川在线消息,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华章为成都社区大学授牌。
王旭明:社区大学和成都电大相辅相依,网站上7个大类300多门课程见证了他们的努力与付出。
张梅芝:学校进社区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便民教学创举。将教育延伸到市民身边,市民不出社区,就可根据各自需要选择课程,就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社区大学培训。其突出的积极意义,在于为市民搭建起享受终生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
张怡:普通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选择课程,享受到内容丰富的社区培训,成都社区大学依托成都电大建立海量教育资源库,为市民搭建终身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
张少刚:政府开办社区大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成都作为中心城市,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以助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依托电大系统搭建社区大学,凭借电大教育网络向社区街道延伸,既是政府和社会对电大多年教育业绩的肯定,也是电大教育服务平台发展完善的机遇和挑战,包括社会服务功能增加后对自身能力建设的压力。
大连海岛开创中国远程教育新模式
2009年12月12日 ,第21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会议在大连举行,“大连电大的长海模式”成为全国学术研讨的主题。长期以来,大连市长海县高等教育发展一直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大连电大在全国率先探索出海岛远程高等教育的模式,长海电大已成为岛上唯一一所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
王旭明:偏远地区的人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出质量,这是提升社会品质的一举,大连市长海县高等教育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条新路,独树一帜。
张梅芝:远程教育能够适应不同地区需求、提供差异化的、符合当地群众文化心理的丰富课程和富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大连电大的长海模式”成功实践,开创了在交通不便、学生分散、师资缺乏的海岛开展远程高等教育的模式,这给全国远程教育带来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张怡:“电大海岛架虹桥,足不出户上高校”,跨越时空的海上远程网上学习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大连电大在全国率先探索出海岛远程高等教育的模式,发展空间广阔。
张少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优质教育资源送达天涯海角,将不会是一个梦。但要是将一种教育形态融入到当地生活、劳动和社会建设中,还真是需要有当地人自己的内生力,改善民生的信念和智慧,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克服困难的方法和能力。长海电大在一个岛上成功实践了远程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内外结合、远近结合、学用结合的教育培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
“哈尔滨市干部在线”落户哈尔滨电大
2009年5月7日 上午9时 ,“哈尔滨市干部在线”网开通。首批将有1200多名干部利用该网提供的远程教育资源接受在线培训。“哈尔滨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设在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王旭明:顺应干部培养的大势,是电大发展的一次尝试和突破,电大课程能上能下,灵活适用,不让人喜爱才怪呢?!
张梅芝:开通哈尔滨市干部在线网,是顺应现代干部教育培训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完成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任务的现实需要,是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务实选择。哈尔滨电大的尝试有开创意义,值得电大系统借鉴。
张怡:顺应现代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为全面完成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创新培训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哈尔滨干部在线”应运而生。
张少刚: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教育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不仅仅是干部自身知识更新、能力增强、素质提高的独立行为,而且他会辐射到干部所在工作的领域,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电大能够为干部网络教育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既是电大系统与组织系统的合作尝试,也是在为电大与其他行业部门合作树立一种示范,其意义在于电大是将自身的教育事业融入到了为学习型政党建设服务的国家战略之中。
更多内容请关注“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度十大新闻评选结果”专题。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
